会议专题

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已成为大面积草地地上部生物量估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天合成的250m MODIS植被指数产品提供的波段反射率和植被指数数据,以及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在牧草生育期大多数时间内,植被指数同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性均为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最高,9月初后,相关性急剧下降,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植被指数建立的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中,以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相关性明显高于其它植被指数,利用地面实测资料进行验证,也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状况.最后根据模型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玛曲中部和东部、碌曲中部、夏河西部草地地上部生物量较高,每公顷超过6000kg,而玛曲曼日玛、西倾山、夏河北部的甘加以及迭部北部的部分地区生物量较低,每公顷低于3000kg.2007年和2008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5610kg/hm2和5605kg/hm2,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合作、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甘南草地 地上部生物量 遥感监测

王静 郭铌 王振国 李小媛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 甘南州气象局,合作,74700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