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北内陆山区水汽输送年际变化特征分析-以祁连山为例

本文在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NCEPI,NCEPII和ECMWF资料在对本区域的使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1960-2004年NCEP1资料和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计算了祁连山地区过去45年的水汽收支年际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水汽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空中水汽含量在1960s的下降趋势明显,近20-30年基本保持稳定.(2)水汽净收支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1980s后期达到最小值,之后略有增加.(3)水汽净收支的变化是由风速减小引起的流入本区域的水汽减少的结果.从地表到300hPa各层平均风速表明,纬向风速率由1990s比1960s减小了13.2%,经向风速率1990s比1960s减小了10.5%.通过将祁连山地区夏季降水量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南海季风和西风指数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各指数做相关分析表明:在祁连山地区的夏季降水中,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各独立因素均不能起主导性的作用.夏季各月水汽输送的差异,祁连山地形的抬升作用,干、湿过程水汽输送的差异和特定的环流条件共同影响着祁连山地区的降水特征.尽管如此,乌鞘岭站的降水量与东亚季风指数和南海季风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还是反映出祁连山地区降水与季风环流的相互关系.所以,季风环流尤其是夏季季风为祁连山地区降水提供了环流背景场,地形作用和特定的环流条件是该地区成云致雨的重要因素.

降水量 可降水量 水循环参数 水汽输送 西北内陆山区

张良 冯建英 白虎志 王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