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太原市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酸雨是指pH<5.60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雹等.1872年英国化学家R·ASmith首次使用酸雨(acidrain)一词,当它和雨水充分接触达到平衡时,雨水的pH<5.6.1982年6月瑞典举行的国际酸化会议将pH<5.60的降雨定义为酸雨.目前,中国气象局在酸雨监测服务中采用的标准是降水pH<4.5为强酸雨,5.6>pH≥4.5为弱酸雨,pH≥5.6为非酸雨.太原地区酸雨的形成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其影响因素也是众多的,既与污染源排放有关,又与当地自然环境状况、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也有可能与外来因素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太原地区酸雨的影响因素,对于探明太原市酸雨来源,了解酸雨的成因以及揭示城市生态变化状况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对太原市2007-2009年酸雨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09年太原市的酸雨发生频率在18.8%~43.8%之间,太原市3月的酸雨频率最高达到100%;1、2、10月的酸雨频率也较高为50%;9月酸雨频率为40%;其余月份酸雨频率较低.太原市春季的酸雨强度为强酸雨程度,而冬季的酸雨频率则为最高.(2)太原市的小雨时酸雨的发生频率为21%;中雨时酸雨的发生频率为50%;大雨时酸雨的发生频率为53%;暴雨时酸雨的发生频率为0.由此可见,太原市在大雨和中雨天气时,酸雨出现的几率较高.(3)随着风速的增大太原市降水的酸雨频率逐渐减少,风速≥5.5m/s的酸雨频率大是因为观测样本少的所造成.可见,风速对降水的酸性有影响.(4)太原市WSW风向下的酸雨频率较高为66.7%.WSW风向下的酸雨频率也较高为42.9%.静风下的酸雨发生频率最高主要是因为观测样本少的所造成.另外在出现酸雨的情况下,NNW风出现次数最多占到总酸雨次数的13.95%,其次是E风出现次数最多占到总酸雨次数的11.63%,此外NNE、SSE风的出现次数也较多,占到总酸雨次数的9.30%.这些特征表明太原市的酸雨与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太原市酸雨变化规律、气象气候条件等因素对酸雨的影响,可以了解影响太原市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太原市酸雨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酸雨 变化特征 气象条件 太原地区

李明明 王雁 闫世明 王小兰 岳江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2

国内会议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6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