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椎弓峡部指导下寰椎椎弓根置钉的CT 测量及其应用
目的:探讨在枢椎椎弓峡部指导下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8 例成人寰枢椎行三维CT 重建,取枢椎椎弓根上缘与寰椎的横断面图像。测量中线与寰椎椎弓根内壁、外壁及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外壁的距离(L1、D1、L2、D2);0 °内倾角置钉时,以枢椎椎弓峡部内壁为参照在寰椎后弓上确立最内侧进钉点A(L1- L2+1.75mm)、最外侧进钉点B(D1-L2-1.75mm),最佳进钉点M点置钉时螺钉允许的最大内倾角与允许的最大外倾角相当,记录M 点与枢椎椎弓峡部内壁水平间距值及最大内外倾角。自2004 年3 月—2009 年3 月对29 例患者采用该方法实施了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24 例,横韧带损伤并寰椎前脱位5 例。观察手术过程中有无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 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 0 °内倾角置钉时,CT 测量最内侧进钉点A、最外侧进钉点B 与枢椎椎弓根峡部的水平间距值分别为(4.22±0.54mm)、(8.66±0.73mm);最佳进钉点M 与枢椎椎弓根峡部的水平间距值为(5.79±0.63mm);M 点进钉时允许的最大内倾角为(7.4±1.3°),允许的最大外倾角为(7.1±1.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58 枚,术中枢椎椎弓峡部内壁均得到良好显露,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C2 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 复查显示所有寰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枢椎椎弓峡部内壁水平间距为5.45±0.82mm,与术前M 点测量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纠正寰枢椎旋转移位后,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作为解剖参照,寰椎椎弓根存在一定的置钉安全区间,利用该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寰椎 枢椎 椎弓峡部 椎弓根螺钉 CT测量
刘晓岚 周若舟 刘社庭 熊波 周志宏 胡文军
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423000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湖南省中西结合医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张家界
中文
1-8
2010-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