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的研制及应用解剖学基础

目的:通过解剖测量C1~3获得形态学参数为研制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40套正常成人干燥寰枢椎骨标本及50例正常成人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C1~3的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据此设计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并在3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钩状钛板置入并植骨术。结果:寰椎前弓宽度(AW)为(20.06±1.16)mm、前弓高度(AH)(10.61±1.04)mm、前弓厚度(AT)(4.09±0.66)mm;齿突横径(DW)(9.80±0.83)mm、齿突前后径(DD)(10.13±0.63)mm;枢椎椎体前缘高(VAH)(22.03±1.99)mm、前缘横径(TD)(16.80±1.26)mm、前后径(AP)(16.14±1.06)mm;寰枢椎前缘总高度(AAOH)(37.44±3.2)mm、C2/3椎间盘前缘高(C2/3IVDHA)(4.55±0.64)mm、C3椎体前缘高(C3BHA)(13.31±1.39)mm。前路钩状钛板由一对钩形钛板和配套螺钉构成,其中钛板分为C1~2和C1~3两种型号。结论:颈椎前路钩状钛板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各部件参数有一定的选取范围,其能在颈前侧咽后入路下安装,既能够避免进口咽入路的并发症又能重建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具有牢靠安全、操作简便的特点。

应用解剖 寰枢关节 内固定手术 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

王文军 蔡斌 宋西正 赵延胜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湖南省中西结合医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张家界

中文

1-12

2010-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