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各地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与遗产价值

中国的民族建筑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又具有稳定性的历史遗传。尤其弥足珍贵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建筑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即使是对外国的建筑文化也能兼容并蓄,消化吸收,显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包容性。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民族建筑却面临着危险的宿命。一是许多有价值的民族建筑由于暂时没有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而被拆毁;二是文物古迹虽在,而它的历史环境却遭破坏,大大损毁了它的价值;三是大量民居建筑群、民族村落被拆毁、被改造,这在东部发达地区十分普遍,不少地方随着旧城改造或建设新村,传统建筑已荡然无存。因此,本文作者提出要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三个层面上加强对民族聚居区的传统建筑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与开发,进一步彰显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民族建筑 建筑文化遗产 遗产价值 历史文化

李成岗

陕西咸阳古建集团

国内会议

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

成都

中文

94-99

2010-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