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尔多斯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初步分析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构造变形、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对盆地后期改造期次、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盆地改造作用主要发生于晚侏罗世以来,可划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末-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及中新世末-现今等五个阶段,改造形式包括抬升剥蚀、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及热力改造等,并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晚侏罗世以来三次抬升(沉积间断)期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盆缘构造抬升掀斜区或构造活动带内相对和缓区控制着铀矿的空间展布,而强烈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等改造作用使含矿层变形破坏、深埋或与地下水补给区分割,对铀成矿作用不利.

后期改造 砂岩型铀成矿 鄂尔多斯盆地

李卫红 徐高中 龚斌利 李保侠 陈宏斌

核工业二○三研究所,陕西咸阳 712000

国内会议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94-201

2009-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