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地下水演化及”水性”铀源分析

伊犁盆地南缘共有三个主要含水层组:中下侏罗统(J1-2sh)、白垩系-古近系(K-E)、新近系-第四系(N-Q).铀储集层主要为中下侏罗系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地下水自南向北由HCO3-Ca·Na 型转化为SO4·Cl-Na·Ca 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三个主要水文地质期.据古水文地质计算:入渗水水交替占绝对优势.压榨水次之,只在成矿时增加还原剂的含量.铀矿层的主要铀源有地层沉积时带入、后期渗入水带入、泥(或粘土和煤层)压实带入等三个方面.则找矿的重点部位为渗入水易进入的地段,以有稳定河流为佳,而层位以厚大泥岩层上下的含水层最为有利.

伊犁盆地南缘 地下水演化 水性铀源 找矿方向 古水文地质

任满船 张全庆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国内会议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96-402

2009-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