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型痴呆患者rCBF变化与局部脑功能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查Alzheimer型痴呆(AD)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改变及其与局部脑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48例AD 患者(男37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63.4 岁,范围51~81 岁)和9 例正常对照者(男6 例,女3 例,平均年龄60.3 岁,范围50~71 岁)分别进行了颅脑CT/MRI 检查和99Tcm-ECD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SPECT),观察对比脑的解剖和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变化,并用脑灌注显像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大脑局部感兴趣区与小脑的计数比)对大脑各部位局部脑血流的变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D病人rCBF 异常率为95.8%(46/48),其中87.5%(42/48)表现为双侧(约占2/3)或单侧(约占1/3)颞顶部位血流灌注受损.这些病人中约70%(29/42)伴有双侧或单侧额叶rCBF 减少.半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AD 病人右颞顶部位与小脑的计数比为0.516,比正常值(0.911)降低43.4% ,左颞顶部位与小脑的计数比为0.526,比正常值(0.913)降低42.4%.结论:AD 患者临床上表现出来的记忆和认知上的障碍及行为异常用CT 和MRI 是观察不到的.然而PET和SPECT所提供的功能性信息已显示,AD 病人在早期就可以观察到颞顶部位的血流灌注和代谢损伤,且多为双侧对称.多数还伴有额叶的损伤.本组病例中所观察到的结果也显示,AD 病人颞顶部位和额叶血流受损,反映了患者颞顶与额叶的生理活动减少、功能减退,并与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Alzheimer型痴呆 局部脑血流 脑功能损伤 血流灌注
孙达 张宝荣 占宏伟 刘洪彪 尹风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浙江杭州 310009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杭州 31000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553-4558
2009-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