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强迫症患者rCBF变化与局部脑功能关系的探讨

目的:强迫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原发的神经解剖定位亦未明确.探查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以帮助我们了解强迫症发病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25 例临床确诊的强迫症患者均在症状发作期用99Tcm-ECD SPECT 脑显像探查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的变化.患者男16 例,女9 例,平均年龄29.04 岁,范围18~46 岁.病程从发病1 个月~20 余年不等.临床症状以反复思维(怀疑、担心、紧张不安等)和反复动作(检查、洗涤、计数、打电话等)为主. 结果:本组25 例强迫症患者rCBF 异常率为92%(23/25),主要表现为额叶(18例)、颞叶(15 例)、基底节(13 例)、丘脑(12 例)、扣带回(7 例)及顶叶(6 例)的放射性减少.rCBF 异常与年龄和病程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其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国内外对强迫症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发现它们主要表现为额叶、基底节、丘脑的活性减少、血流和代谢受损,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揭示强迫症患者强迫思维和行为而不能自制的症状源于其眶额-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的功能异常.本组的研究结果与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支持该病额叶-皮层下环路功能异常的假说.

强迫症 脑血流灌注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99Tcm-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

孙达 占宏伟 叶小娟 何刚强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浙江杭州 310009

国内会议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4563-4566

2009-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