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水平在抗血管生成和化疗中的变化及意义

血管生成对肿瘤发展至关重要、许多肿瘤血管密度与其预后密切相关。5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就诊时已为晚期、化疗为其主要治疗,但疗效已进入平台,抗血管生成药物大幅提高了疗效,却难使肿瘤短时间内明显缩小,故巫须探索能早期预测其疗效的理想标志物。人们很早即对VEGF、b-FGF、PDGF等肿瘤分泌的促血管生成因子(tumnral angiogenesis factors,TAFs)关注很多,但却并未确定其与疗效间有密切联系;这可能归咎于其受到体内多种抑制血管因子拮抗而难以独立反映血管生成状态。因此,目前仍尚未找到能反映新生血管生成/抑制活动的临床实用指标。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抗血管生成 化学疗法

李凯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0年CSCO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453-459

2010-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