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冠状面失衡分型及对截骨矫形术式选择的意义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冠干失状而躯衡的分型及对截骨矫形术式选择的意义。 方法:统计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均在我科接受后路三维内固定截骨矫形术,男13例,女23例。年龄49~73岁,平均60.1岁°术前Cobb角33°~86°,平均48.3°。术前根据立位全脊柱正位片冠状面平衡将患者分型:A型,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偏距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3 cm;B型,C7PL偏向腰椎主弯凹侧>3 cm:C型,C7PL偏向腰椎主弯凸侧>3 cm。 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2个月~5年,平均28个月。根据分型标准,A型10例,B型20例,C型6例。手术策略根据分型选择,A型和B型采用单纯后路顶椎区凸侧入路截骨矫形术,术后Cobb角平均22°,矫正率平均为58%;C型采用后路矫形,后路截骨水平在主弯远端,术后Cobb角平均260,矫正率平均为40%。两种截骨术后患者冠状面平衡均恢复良好,术后A、B、C三组C7PL与CSVL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cm、1.8cm和1.7cm,随访时矫正无明显丢失。本组无死亡,无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冠状面失衡分型系统基于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失衡情况而设定,以此分型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截骨矫形策略可以使术后躯干平衡恢复更具预测性。

退变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平衡 截骨矫形术式

邱勇 王斌 朱锋 朱泽章 俞杨 钱邦平 孙旭 马薇薇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南京 210008

国内会议

2010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23-29

2010-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