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草地产草量与群落动态
研究了陇东黄土高原北部3种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产草量与群落变化动态。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苜蓿产量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第1次刈割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55%-88%。2006年-2008年,3种生长年限苜蓿草地的总产量表现为,2000年种植的苜蓿>2002年种植的苜蓿>1998年种植的苜蓿,且年际间产量波动较大。超过一定利用年限后苜蓿的生产力会迅速衰退,第1次刈割产量降幅远大于第2次刈割,是产草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上半年降水量对苜蓿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紫花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苜蓿草地种群生物量和高度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苜蓿种群密度由生长4年时的18.7丛/m2减小到生长10年时的9.1丛/m2,减小约51.3%;长芒草和其他杂草的种群生物量和密度逐渐增加,6-8年后紫花苜蓿草地中长芒草种群生物量和密度超过紫花苜蓿。在紫花苜蓿草地利用前期采取适当管理措施可延长草地使用年限。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栽培草地 产草量 群落动态
陈先江 侯扶江 南志标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3-266
2010-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