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治法对ALI/RDS大鼠炎性相关因子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泻肺法、通腑法、通腑泻肺法对实验性大鼠ALI/ARDS炎性细胞因子干预作用。 方法:采用油酸加内毒素方法复制大鼠ALI/ARDS模型,分别采用泻肺方、通腑方、通腑泻肺方灌胃。 结果:第三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较模型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和治肠组较模型组IL-6含量降低(P<0.05);第七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IL-6含量降低(P<0.05)。对肿瘤坏死因子三者都改善明显,且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对IL-1β改善水平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明显优于治肺组;对IL-6改善水平治肺组要优于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 结论: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均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动物的生存状态,通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和全身的炎症损伤。三组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改善效果,但他们作用靶点不同,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通腑泻肺法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性细胞因子

苏景深 孙增涛 刘恩顺 刘伟 关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00150

国内会议

2010全国第七次中医急诊学术研讨会

兰州

中文

146-148

2010-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