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151例经病原学诊断确诊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病历。结果:提示临床上同时具备中高度发热、中~重度乏力、头面部颈部丘疹性皮疹、浅表肿大淋巴结质中偏硬、B超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细胞正常或降低、进行性血小板降低、谷草转氨酶升高、CD4<50cell/ul之中的数个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抗细菌感染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可能,应追问本病流行区域居住史和旅行史,并积极作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血培养时应注意,临床实验室培养的马尼菲青霉菌生长较缓慢,本组病人培养7天阳性率仅38.3%,而当培养时间延长至16天时阳性率高达94.3%,因此血培养的时间以16天为佳。治疗分为症状期治疗,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三个阶段进行。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病原学诊断 临床治疗

黄绍标 刘燕芬 秦英梅 谢志满 欧汝志 谢宁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南宁 530023

国内会议

2010年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诊断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73-176

2010-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