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后隧访分析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后转归的关系,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在统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病灶的吸收时间、体内青霉菌的转阴时间及患者预后情况与影像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1、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有:①斑片或大片状渗出病变为主型13例;②结节病变为主型14例;③双肺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4例;④肿块病变为主型4例:⑤双肺肺气囊为主型2例:⑥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型3例:⑦其它:双肺弥漫网织状纹理增粗并淋巴结增大2例:仅见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仅见胸腔少量积液1例。2、影像学表现与转归情况:①患者体内青霉菌转阴时间早于胸部病变吸收时间。②表现为双肺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的患者体内青霉菌转阴的时间长于斑片或大片状渗出病变为主型及肿块病变为主型患者。⑨肿块病变为主型患者的胸部病变的吸收时间较斑片或大片状渗出病变为主型、结节病变为主型及双肺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长。④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型和双肺弥漫网织状纹理增粗并淋巴结增犬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肺部结节病变为主型患者,再次为斑片或大片状渗出病变为主型患者。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IDS合并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采用平片和CT检查能够反映病变情况;影像学检查能够反映AIDS合并PM感染的胸部病变转归情况;根据不同的影像学表现选择定期复查的时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摄影
陈碧华 刘晋新 李子平 江松峰 张烈光 黄德扬 史红玲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放射科 510060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322-329
2010-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