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的研究——不同气团影响下的过程特征
针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的演变特征,于2005年夏季在上海下风方向站点太仓进行大约30d的观测.观测发现颗粒物生成一成长过程主要发生于混合充分、有区域代表性的气团中.应用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数据计算了颗粒物凝结汇、可凝结性蒸气浓度、可凝结性蒸气源速率、颗粒物成长速率等过程特征量。颗粒物成长速率平均为6.0nm/h,可凝结性蒸气浓度平均为8.2×107/cm3,其源速率为3.1×106/(cm3·s)利用后向气流轨迹对影响颗粒物乍成一成长过程的气团来源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所得SO2浓度及过程特征量计算了不同气团影响下气态硫酸蒸气对颗粒物成长速率的贡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气团影响下硫酸贡献量最大,为59%,北方气团影响下硫酸贡献量次之,超过53.8%,受南方气团影响下硫酸贡献量最低,为30%.
颗粒物生成 二氧化硫 可凝结性蒸气 长江三角洲
高健 王韬 柴发合 王文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结构工程学系,香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国内会议
第16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
南京
中文
931-940
2009-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