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渤海曹妃甸深水港老龙沟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

本研究主要应用数字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后,对东侧老龙沟潮流通道的冲淤变化:集曹妃甸地区1953年~2006年多期海图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支持下,对老龙沟潮流通道不同时期0m、5m和10m等深线进行叠加对比分析;以DEM模型为载体,综合1979~2005年曹妃甸地区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影像与水下地形信息解译的结果,并与1997年老龙沟实测断面水深测量数据对比分析,获得老龙沟潮流通道的冲淤演变趋势:近50年来老龙沟口门宽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深槽位置基本未变,稳定性较好。局部地区有冲淤变化: 老龙沟西北侧潮滩有明显的淤进,尾端向西偏移,潮流通道尾端(向陆侧)10m等深线有2~2.5m的浅滩变浅趋势;曹妃甸东北侧的蛤坨、南北沟坨等沙岛坝体渐小,东坑坨整体向西迁移,但基本处于微冲或微淤的动态平衡之中。 该研究结果能为曹妃甸港区规划和唐山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对沿海潮汐通道的保护利用以及港口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龙沟潮流通道 稳定性 数字海洋科学技术 DEM模型

何华春 高萱 李海宇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93

国内会议

第十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39-48

2009-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