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汶川震区北川县城泥石流源地特征的遥感动态分析

汶川地震导致山地斜坡积累了大量碎屑物质,在降雨作用下极易成为泥石流源地。震后的2008年9月24日一场暴雨导致北川县境内72条沟同时暴发泥石流。本文选择了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北川县城8条泥石流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手段开展了震后和相继暴雨后的泥石流源地变化特征。强震后泥石流流域的重要变化是在沟谷内诱发了大量滑坡。通过开展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泥石流源地的滑坡活动。将5.12汶川地震后的2008年5月18日获取的航空图像与9.24暴雨后获取的2008年10月14日SPOT图像相比较,发现泥石流源地的地震滑坡面积由153.7×104m2增加到暴雨后的191.2×10”m2,即汶川高烈度区一场暴雨过程新增滑坡面积达24.4%。根据SPOT图像解译,暴雨后泥石流沟床中的松散堆积物增大到9.7×104m2。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泥石流的敏感性特别高。

汶川地震 泥石流 滑坡 遥感解译 北川县城

唐川 梁京涛 丁军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第十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144-152

2009-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