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能降压工法在高压富水岩溶隧道风险规避中的应用研究
宜昌-万州(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DK255+978 m通过一高压富水隐伏溶腔(水压高达160 m、水量高达1×106 m3),先后发生多达19次的突涌水(泥)灾害事故.基于隐伏溶腔水量大、水压高、泥沙含量高、破坏力极强,没有先兆、具有突发性与间歇性,兼具延滞性和突发性矛盾等特征,依托溶隙、脉管及填充物由于压力差从渗流扩大呈汇流,袭夺周围脉管和溶隙的地下水,溶腔地下水潜蚀充填物封堵而集中释放的溶腔溃水机制,界定排或堵等防治措施的适应性,研究认为,对高压富水隐伏岩溶隧道,必须采用释能降压原理,释放溶腔所存储的能量,降低水土压力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避免隐伏溶腔的高压作用产生的塑性区和隧道开挖及排水(泥)压力差形成的塑性区贯通,才能规避施工及运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建议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手段探明溶腔边界、内部充填物特性和分布特征等,根据溶腔的水压、水量,特别是触发隧道溃水的临界距离等参数来确定放水承压岩盘的厚度.分析和验证钻孔泄水(不泄泥)→泄水支洞在高位揭示溶腔→控制爆破低位揭穿溶腔,”高位排水,低位排除填充物”的立体交叉分步降压方案的可行性.
隧道工程 高压富水隐伏溶腔 释能降压 风险规避措施
张旭东 汪海滨 封明君 邓哲 李小春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1 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湖北,武汉,43007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2782-2791
2010-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