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咪唑乙烟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咪唑乙烟酸由于其优异的除草活性、低廉的成本和对大豆较高的安全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在我国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的用量就高达5000吨(制剂)以上。大量咪唑乙烟酸被释放到环境中后,只有极少量(约5%)被靶标作物吸收,其余的大部分进入土壤。然而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不挥发,不水解,容易积累,残留期长,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代谢方式丰富多样,因此,微生物降解已成为解决除草剂污染及残留问题的新途径。研究表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主要分解途径是微生物降解。因此,分离、筛选出能够有效降解咪唑乙烟酸的微生物,成为解决咪唑乙烟酸环境污染及残留问题的可靠途径。
咪唑乙烟酸 降解菌 分离 鉴定
陈玉洁 束长龙 张浩 宋福平 张杰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118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118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62-63
2010-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