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儿中药直肠滴注疗法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中药直肠给药最早出现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是将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配置的中药,从肛门灌入或滴入肠腔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可使中药直达病所,通腑泻热,润肠通便,使邪毒排除体外,并同时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在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因此大肠吸收药物后可经由经脉上达于肺,而肺有“朝百脉”的功能,可将药物输布全身,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中药直肠滴注是g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是对传统外治的一种改革创新,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只奇葩,具有浓郁的中医特色。实践证明其具有给药量大、吸收充分、作用迅速、无创伤等特点,更重要的是采取中药直肠滴注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特色,弥补了中成药的缺陷,特别对于危重症不能口服给药、鼻饲给药、禁食或严重上消化道疾病胃管给药困难的情况,提供了新的给药方法。

小儿中药 直肠滴注 中医疗法 临床治疗

史正刚

甘肃中医学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中医儿科国际学术交流大会

上海

中文

168-173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