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广州市人口承载力研究

本文选取地形起伏度(RDLS)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参考了人口密度、NDVI临界值以及人居环境适宜性,确定出广州市各区适宜入口密度,并对2007年广州市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越秀区、海珠区和荔湾区为口密度超载区,从化市和增城市为处于临界状态区,其他区人口承载力目前尚有富余。总体上看,如果基于天河区资源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水平,广州市富余入口承载力约317万,主要分布在低丘陵区和沿海平原区,而老城区人口密度明显偏大,人口分布极不合理,但如果按目前的粗放型开发模式,低丘陵区和沿海平原区多呈超载状态。 并针对广州市人口承载力问题提出鼓励人口合理流动;合理引导,实现人口战略转移;协调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和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的人口容量等建议。

人居环境适宜性 人口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资源合理配置 人口容量

王德辉 匡耀求 黄宁生 李超 邹毅 许连忠 周慧杰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济南

中文

23-26

2010-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