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多发脑梗缺血海马、皮层MARCKS磷酸化及其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清脑滴丸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后海马、皮层MARCKS磷酸化及其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缺血损害的关系,从蛋白、基因水平探讨与证实中药对脑缺血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采用改良Kaneko法建立多发性脑梗塞动物模型.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造模后大鼠镜下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固定化蛋白印迹法动态检测MARCKS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RT-PCR法动态检测MARCKS蛋白及其磷酸化基因表达;以及观察中药请脑滴丸的干预作用。 结果: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组织形态学发生了明显的缺血损害,脑缺血易损区海马、皮层急性缺血损害的发生,发展基本同步;急性缺血后各时点大鼠海马、皮层MARCKS、p-MARCKS蛋白表达变化,在海马和皮层神经细胞胞浆、胞膜中均观察MARCKS、p-MARCKS的表达,MARCKS、p-MARCKS蛋白在患侧海马、皮层的表达均为过高表达,缺血24h均变化最显著(P均<0.05);脑缺血各时点患侧海马、皮层MARCKs mRNA表达水平,发现MARCKsmRNA在海马、皮层缺血后各时点均为过高表达,1h开始升高,7d最高,呈动态变化,缺血6h、72h、7d MARCKS mRNA表达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均(P<0.01).选取缺血后24h这一急性缺血海马、皮层MARCKS、p-MARCKS蛋白变化最显著时点,应用清脑滴丸对急性多发脑梗死大鼠进行预防给药,其明显减轻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MARCKS、p-MARCKS蛋白和基因过表达。 结论:MARCKS磷酸化与急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害的发生和程度密切相关,信号转导异常可能是缺血损害的重要机制;清脑滴丸干预急性脑缺血损害时PKC-MARCKS信号转导系统,调节MARCKS蛋白和基因的过高表达,从而减缓神经细胞死亡的过程,减轻急性脑缺血损害。
脑缺血 MARCKS 皮层 海马 清脑滴丸 干预作用
张允岭 张綦慧 白文 刘雪梅 郑宏 闫妍 黄启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
天津
中文
313-319
2010-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