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像进展看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机
高血压脑出血近年随着影像手段的进步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根据CT血肿发生的部位和血管分布特点可将底节区脑出血归纳成6个类型,CT灌注研究发现脑出血亚急性和慢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低灌注梯度,低灌注区脑血流变化与血肿体积密切相关. 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脑血流显著降低可能反映了血肿占位效应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组织损伤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随着血肿形成、血凝块回缩及血肿裂解产物的产生,血液成分本书的毒性作用及相关的炎症反应可能在随后的脑组织损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血肿周围也可存在高灌注区通常源于脑出血发生后损伤区周围软膜动脉和小动脉扩张以恢复血肿周围低灌注区的脑血流量。脑出血早期rCBF下降以及rCBV代偿性增加在脑出血血管源性脑水肿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在CT的图像中观察到血肿中的点状增强,似乎提示再出血的可能。水蛭素产品(例如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抑制脑水肿扩大和改善神经功能,我们能否下一步通过脑出血灌注影像的分析结果作为监测指标,应用中药中活血化瘀药注射液调节脑组织的灌注压和血流量值得探讨。
脑出血 活血化瘀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钟利群 张根明 周莉 常静玲 高颖 孙塑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700
国内会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
天津
中文
434-438
2010-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