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血证实验模型的研究
本文综合论述了蓄血证的概念及部位,并根据其临床特点,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蓄血证”动物模型。通过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对照观察,表明造模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比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正常组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符合“蓄血证”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病理特征。
蓄血证 实验模型 病理特征
何赛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
国内会议
延吉
中文
167-170
2010-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