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生物组学方法的银纳米粒子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本论文的目的是应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银纳米粒子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机理。首先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20nm的银纳米粒子,然后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评价银纳米粒子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接着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银纳米粒子作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质,并进一步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MTT 实验结果表明,200μM、20nm 银纳米粒子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1、4、8h 后并未产生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银纳米粒子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增多而G0/G1期、G2/M期的细胞减少。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了三个时间点不重复的差异表达基因1593个,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三个时间点均发生差异表达的功能蛋白质25个。对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可能会影响细胞骨架、细胞膜、能量代谢和正常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进而对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生物组学 银纳米粒子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毒性机理 调控机制

吕晓迎 黄炎 马靖武

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6

国内会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342-346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