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阴丹士林染料的间接电化学还原

阴丹士林染料作为还原染料,在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在水溶液中溶解度低,但在碱液和还原剂的作用下可还原成可溶的隐色体。该隐色体渗透到纤维表面后,被重新氧化成不溶的氧化态,从而固着在织物上,达到染色的效果。还原过程中,所需要的还原剂用量大,染色工艺复杂,并且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水,既不环保也没有经济效益。所以从生态学上考虑,用电化学方法取代对环境不友好的传统工艺。电化学方法分直接和间接电化学还原。采用直接电化学还原,阴丹士林染料溶解性差,染料颗粒和电极表面接触不充分,染色效率低。间接电化学还原需使用媒介,有报道使用蒽醌,硫酸铁-三乙醇胺络合物(Fe(Ⅲ)-TEA)和葡萄糖等媒介体系。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以银为工作电极研究了阴丹士林艳绿FFB(Green FFB,VG1)在铁-三乙醇胺 (Fe(Ⅲ)-Triethonolamine)媒质中的电化学还原行为,探讨阴丹士林染料的间接电化学还原机理。采用恒电流电解进行正交实验分析氢氧化钠碱液浓度,Fe-TEA(Triethonolamine)媒介浓度,反应温度和通电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丹士林艳绿FFB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是二电子、受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在Fe(Ⅲ)-TEA 媒质中,以不锈钢网为阴极材料可实现阴丹士林的间接电化学还原,且电流效率最高可达49.9%,进一步证明了自由基对染料的电还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反应的电流效率。

阴丹士林染料 间接电化学还原 循环伏安法 银电极

江欢欢 徐颖华 马淳安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32

国内会议

第2届国际有机电化学与工业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34-35

2010-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