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鼻在肺主肃降之“肃”中的作用

《内经》中本无“宣发肃降”之说,后世医家由《内经》中肺的生理病理功能推断出这一理论,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检验获得了普遍的认同。首先明确提出“肃降”二字并与肺联系在一起的为清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肺为呼吸之橐籥,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但后世各家对“肺主肃降”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由《康熙字典》《广韵》《礼记》等论著中将“肃”解为“缩也、敛也、杀也、引也、清也”。结合肺的功能,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将之下纳于肾。二、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三、是将吸入的清气及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四、是通过肺气肃降,“肺气转输大肠,通调水液”。本文重点讨论鼻在“肃”的功能中的体现。

耳鼻喉科 生理病理功能 肺功能

罗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495-496

2010-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