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误诊为恶性肉芽肿1例
慢性扁桃体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时见扁桃体肿大或挛缩,表面凹凸不平,上隐窝可挤出脓性分泌物或隐窝内见脓栓,腭舌弓可慢性充血或与扁桃体粘连,同侧颈淋巴结肿大。一侧扁桃体肿大并表面溃疡应考虑肿瘤的可能性。恶性肉芽肿(Malignantgranuloma)、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和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Chur–Strauss syndrome)均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均可表现为溃疡和进行性坏死,他们虽然属不同性质疾病,但其临床症状都常首发鼻部、咽喉、耳区域而就诊于耳鼻咽喉科。局部常规病理检查均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现代免疫组织化学和体液免疫学检查与一般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和临床表征的结合,恶性肉芽肿以面中部坏死肉芽肿为主要特征而无明显血管炎病变,少有肾脏损害的病例,其鼻面部及其他脏器病灶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均为在非特异性炎症背景上的T/NK淋巴细胞浸润,创面培养常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生长、而抗炎治疗无效,其与EB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按肿瘤化疗及局部放射治疗有效者,属于恶性淋巴瘤。韦格纳肉芽肿具有三个病理学特征:上、下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全身播散性小血管炎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多数进展较慢,侵犯肾脏,常终于大出血或肾功能衰竭。这类病例ANCA检测的阳性率与病情变化一致,静止期在60%以上,活动期达100%,被确定为ANCA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NCA相关血管炎以同样方式起病,而病理组织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坏死性血管炎改变,病史中常可问出过敏及哮喘病史,有人认为应属于变态反应Ⅲ型,有人认为可能与吸入某种致敏物质有关,而一直无结论。因此免疫组化验查和ANCA检查以及EB病毒检查对诊断和病情分析有决定性作用。本病例就是通过免疫组化和ANKA检查确诊。
慢性扁桃体炎 恶性肉芽肿 发病机制 误诊现象
王爱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07
2010-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