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李淑良老师运用黄土汤治疗鼻衄经验

鼻衄,即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局部、全身多种疾病引起。在局部病变因素中,鼻粘膜糜烂是最常见的原因。出血多在鼻腔前部,出血量多少不一。鼻中隔粘膜糜烂,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鼻出血类型。黄土汤在《金匮要略》中主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现代常用于治疗证属脾阳不足的血证,但以消化道出血和崩漏居多,本例患者却为鼻出血。本例用生、熟地黄易干地黄,加用太子参、茯苓以加强健脾之功,且可防熟地、阿胶之滋腻。所以方用大量伏龙肝煎汤代水,以温中止血,用为君药;白术、附子、太子参温阳健脾为臣;生地、熟地、阿胶珠滋阴养血止血,与白术、附子、茯苓合用,可滋而不腻;苦寒清肺的黄芩,可防附子过于温燥;甘草和药而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之功。正所谓“甘苦合用、刚柔并济”。方证相符,故见疗效。患者服药 5 剂后出血即明显减少。二诊时患者鼻粘膜颜色较一诊时变红,故方中加用怀牛膝以引火下行,且加强补肾之功。三诊,患者有 2 次少量鼻出血,检查见左侧鼻中隔粘膜充血显著,仍手足不温,考虑病证未发生明显变化,故在二诊基础上加用仙鹤草以收敛止血,同时有补虚之功。四诊,患者鼻中隔粘膜颜色趋于正常,仅有 1 次极少量鼻出血,手足变温,故加用百合以加强补肺益肾之功。五诊,未再出血,且局部检查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手足温暖。故以前方继服 7 付收功。

黄土汤 鼻衄 发病机制 李淑良

刘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790-791

2010-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