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哌酸、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在0.5 mol/L H2SO4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与机理研究
利用失重实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交流阻抗测试(EI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方法对吡哌酸(8-乙基-5-氧代-5,8-二氢-2-(1-哌嗪基)吡啶并”2,3-d”嘧啶-6-羧酸)、左氧氟沙星((±)-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及环丙沙星(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在303 K时0.5 mol/L H2SO4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失重实验得出,303K时试样浸泡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腐蚀速度随缓蚀剂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同时三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显著增大.电化学测试表明缓蚀剂分子对阴阳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但对阴极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其抑制作用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覆盖有关.303K时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线,且作用过程物理、化学吸附兼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添加三种缓蚀剂对碳钢表面的腐蚀起到了显著的保护作用.同种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环丙沙星缓蚀性能最强.
动电位极化 交流阻抗 扫描电子显微镜 吡哌酸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缓蚀性能 吸附行为
庞雪辉 张玉璇 解建东 侯保荣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济南,25002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济南,250022;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山东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济南,25001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11
2010-08-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