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圈子理论──以社会网的视角分析中国人的组织行为

本文以中国文化四项特质──差序格局的思维,长期的人情交换以建立人脉,情境中心的思维以及承包是激励工作者最强大的因素──预设了中国工作者的人性假设,并以此与McGregor的X-Y理论,及大内的J型企业、Z理论展开对话。研究指出,中国工作者会将工作场域内的人划分出圈内人、圈外人,圈内人适用人情交换法则,不能算计性地计较一时一地的公平,而求建立长期、持续、频繁交换的关系合约,而圈外则只求公平即可。所以中国的组织领导在决策时、负责时、决策过程、升迁奖惩时,都会用差序格局的思维,对圈内、圈外差别对待。一个中国工作者工作动机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人情交换,以长期的,带情感性的频繁交换建立自已的人脉,扩大自已的圈子,最终可以在人脉中动员出够用的资源,建立自已的团队,完成个人的目标。所以承包可以使其既完成个人目标,又带动其圈内人一荣俱荣,是中国人最强大的工作激励。

圈子理论 社会网 组织行为 激励工作 人性假设

罗家德 王竞

清华大学社会系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比较管理研讨会

南京

中文

1-19

2010-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