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掌握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指征与技巧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引起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重要原因。自从Kistner提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概念以来,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在CVI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各种瓣膜修复和功能重建手术应用于临床。这些手术方式多根据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因的二个学说而设计,基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针对“瓣膜学说”而设计的手术方式。“瓣膜学说”认为:静脉瓣膜具有向心单向开放功能,有引导血液向心回流并阻止逆向血流的作用。第二类是针对“管壁学说”而设计的手术方式。“管壁学说”认为:由于持久的超负荷回心血流或管壁病变引起深静脉扩张,管腔直径扩大以致瓣膜在血液返流时不能紧密对合关闭,导致静脉返流性病变,又称为“相对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这类手术主要以静脉壁外瓣膜段的包裹环缩、戴戒、环缝、以及经皮置放瓣膜外缩窄装置等手术为代表,旨在缩小静脉管腔周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手术技术的发展比动脉手术技术,特别是动脉腔内技术的发展要慢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深静脉瓣膜功能重建手术的指征掌握存在争议和不一致。掌握手术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以致这些手术目前在国内外均仅在为数不多的一些血管外科中心开展.因此,熟练掌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指征和技巧是提高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疗效的重要间题,应引起重视。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功能重建
王深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广州 510080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下肢血管疾病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全国血管外科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08-110
2010-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