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重介质旋流器多相流建模的操作心得

重介旋流器的重要性使其在战后一经发明和商业化生产便得到了持续的发展。近来,其粒度也明显增长,直径为1500mm的系统现在也已经商业化生产。由于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经验评价工作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很高,因此开发了一种基础模型。利用适当有效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计算流体动力学/动力效应模型(CFD/DEM)为基础的空气-水-磁铁矿-煤的重介质旋流的模型,更有助于了解重介质旋流的分离。本文讨论了该模型使用的方法,已验证的结果以及旋流分配系数的几何粒度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此外,研究结果是以内部轮廓的重要参数来呈现的,例如,媒介和煤的速度和方向、涡流位置、压力。本文还对旋流的几何学调整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涡流搜寻器和栓等等)。举例说明了导致出现不必要涌动的各种条件,以及在演示过程中由动画视频传达的具体详情。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如何在工业中应用该研究结果和新方法。

选矿机械 重介质旋流器 流体力学 旋流模型

Andrew Vince Kevin Chu Bob Wang Aibing Yu Peter Barnett

澳大利亚 昆士兰州 马偕艾尔莎咨询集团 澳大利亚 悉尼 新南成尔士大学 澳大利亚 加的夫 Minco科技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

美国肯塔基

中文

202-208

2010-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