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断层走滑产生的不对称谷地

提出了有别于前人的不对称谷地新模式:当河流穿越走滑断层后,在迎断层走滑运动一岸形成陡峻的基岩谷坡,而在顺断层走滑运动一岸则留下堆积物,从而形成两岸不对称的谷地。谷地中,堆积物的宽窄取决于断层走滑距离,堆积物的新老决定于距河的远近。断层走滑除可能使河流出现断错、同步弯曲外,还可能形成不对称谷地,究竟表现为哪种形式,与断层走滑速度和河流侵蚀力两者的比例有关。该模型的提出,为更好地把握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断层走滑运动细节以及识别断层走滑运动可能表现出的一些假象提供了新思路。运用这一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穿越海原断裂带及香山-天景山断裂带形成的不对称谷地,并讨论了两断裂带的走滑量问题。

不对称谷地 断层走滑运动 河流侵蚀力 走滑速度

张珂 马占武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广东省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报告会

广州

中文

83-86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