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干预艾滋病不同传播途径感染者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在相同CD4水平时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药干预的疗效。方法: 通过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初诊患者未用过任何治疗药物,CD4在200-600cells/ul之间,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将病人分为经静脉吸毒感染组和经性传播及不明原因传播感染组两组,根据中医辨证原则给予中药扶正解毒,观测试验前及服中药一年后CD4绝对值、临床症状体征积分、KP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CD4细胞绝对值治疗前、治疗后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年中药治疗后,CD4细胞数有所上升,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入组病人症状体征积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症状体征积分静脉吸毒感染组明显高于性传播及不明原因感染组(P<0.05)。经过中医药辨证治疗1年后,两组病人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病人卡氏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吸毒感染组明显低于性传播及不明原因感染组(P<0.05)。经过1年治疗后,卡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O.05),性传播及不明原因组评分高于静脉吸毒感染组。结论:不同传播途径导致的艾滋病在CD4相同的情况下症状体征和KPS评分会有差异,静脉吸毒传播者病情表现会更加严重;对于不同传播途径导致的艾滋病患者应用中药都能起到治疗效果。
中医药干预 艾滋病 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王阶 李勇 林洪生 张祖英 谭云鹏 汤艳莉 何庆勇 刘杰 吴欣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 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 云南文山 663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30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