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各种养殖模式下,保育猪疫病控制和思考

“有限的粮食资源和养猪生产过程中大量的残次、死亡问题”迫使养殖人和畜牧兽医工作者深深地思考!似乎2005年的二型链球菌是个导火线,已燃而不可收拾,至2006下半年年以来,养猪人没有轻松过。所有的焦虑中,保育猪的高残次、高死亡尤其显得突出,不同猪场从10%-50%不等,直接决定了猪场生命线,笔者一直从事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工作,曾经从当前保育猪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析过保育猪的高残次、高死亡率问题,在2009年全国第十届猪病研讨会上,《当前保育猪疾病流行趋势及防治策略》中讨论危害当前保育猪最重要的几种病原,集中从控制蓝耳病、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的侧面谈到怎样降低残次、死亡率的办法。经过一年实践和对我国养殖模式的思考,本文主要对我国养猪模式进行分析,以及在各种养殖模式下,怎样控制保育猪疾病提出一些思路,供养殖同行参考。

保育猪疾病 流行病学分析 养猪模式 防治策略

喻正军 徐高原 童光照 张和平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实验室 武汉,430070 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0 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0 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贵港 537100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

武汉

中文

84-94

2010-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