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

佛教徒的“边地意识”,挑战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论”,却为外来文化融入中国社会提供了范例,客观上增进了中国社会对少数民族或外来民族的亲和力与包容性。特别是在异族入侵、领土分裂的时候,佛教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强的民族融合功能,成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重要纽带。 中国佛教的特色,即在于找到了能与儒家社会相适应的表现方式。佛教在中国社会,一方面强化了汉族的民族认同,佛教从外来宗教转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促使汉族成为一个文化大熔炉,而不是单纯的种族概念;另一方面,佛教缩短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心灵距离,是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 论文最后建议,将来应当多从“民族关系”的角度,重新认识佛教在中国的历史与影响。

中国佛教 民族融合 儒家社会 外来文化

李四龙

北京大学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84-289

2009-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