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印顺早期的信仰转向及其意义

18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在世界列强瓜分中国、试图进行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受到了巨大的社会灾难。他们在思考灾难产生的原因以及摆脱灾难的方法的过程中,不仅把目光投向了历史,也投向了世界。历史上的各种文化资源的现实价值是什么?西方各国强大背后的价值观基础又是什么?所以,1840年以后,特别是民国时期(1912-1949),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世界上的各种思潮,特别是基督教思想,在中国都有所反映。这种思潮不仅反映在不同的群体中间,甚至也反映在某一个人的思考过程中。在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印顺身上,就有着比较集中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印顺信仰佛教之前的思想变化,以及他对于基督教、佛教的基本看法,探讨其信仰改变的意义。

信仰改变 佛教 基督教 印顺 文化资源

刘成有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63-372

2009-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