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念珠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真菌,由于抗真菌药的广泛应用,念珠菌感染所致的深部真菌病逐年增加,氟康唑作为重要抗真菌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耐药菌株的出现也引起临床的重视。本论文收集临床耐药菌株,调查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并对药物靶酶基因(ERG11)和外排泵基因(MDR1)进行初步研究,了解念珠菌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收集2007~2008年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菌株各100株。采用M44-P酵母菌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进行氟康唑药敏实验,保存对氟康唑耐药菌株。 采用PCR技术扩增白色念珠菌氟康唑靶酶基因的ERG11,测序后比较序列差异,研究基因点突变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热带念珠外排泵基因MDR1表达量的差异,研究耐药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结果:1.两种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5%(5/100),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8%(8/100)。2.白色念珠菌耐药菌中产生ERG11基因的突变,其中10个为有义点突变,15个为无义点突变。10个有义点突变的氨基酸分别为F72L,、F105L,、D116E、K128T、Y132H、K147R、Y153E、P386L S405F和D466N,其中P386L变异为本次实验中首次发现的点突变,有待进一步证实与氟康唑耐药的相关性。3.本热带念珠菌耐药株主动外排泵基因MDR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株。 结论:1.本研究表明念珠菌在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物中存在耐药性。2.本研究表明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机制与靶酶基因ERG11的位点突变和外排泵基因MDR1的过度表达有关。

念珠菌 氟康唑 耐药机制 抗真菌药物 临床应用

冯鑫 张金燕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

国内会议

第五届华北地区三省二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52-159

2010-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