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个体“纯”、“杂”的相对论
物种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单位。在同一物种内,某一个体是“纯种”?还是“杂种”,是相对的。一个生物是纯种或是杂种,需要有一个参照生物体。生物个体B是否是纯种,必须有一个同物种(或品种)的纯种个体A作为参照生物体。当B的DNA中单核苷酸序列与A的DNA中单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时,可以说,它与A是同一物种(或品种)的纯种。从“核苷酸序列”的角度说,地球上的每个人和动物都是杂合体,或可称为“杂种”。也可以说,地球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两头猪是完全相同的。配猪生猪,子猪似亲猪,子猪非亲猪。同一物种内两个生物体之间的交配可视为“杂交”,称之为“杂合体之间的杂交”。同一物种内的生物体为了自己的繁衍与世代延续,总是在不断的杂交。这种亲代间的杂交会引起子代核苷酸序列的轻微变异,这种轻微的改变,多数情况下,不会改变生物的主要性状。当这种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更多、更大的变异,特别在某些核苷酸序列的关键位点发生改变,有时甚至只要有一个核苷酸被置换,就有可能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本文对同一物种内生物个体种质的“纯”与“杂”的相对性及一个新物种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
生物物种 相对论 生物多样性 核苷酸序列
王林云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95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92-196
2010-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