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江苏启东29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证候分布初探

目的:初步探索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方法:在江苏启东5个社区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研究队列,将人群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四个不同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组,结合中医证候调查结果进行中医证型诊断。 结果: ①29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单证诊断情况:气滞证(28.8%)、血瘀证(26.2%)、气虚证(14.0%)、实热证(10.7%)、阳虚证(7.3%)、阴虚证(5.3%)、血虚证(5.0%)、无证(1.4%)及水湿证(1.3%);复合证诊断情况:肝郁气滞证(29.5%)、肝郁脾虚证(19.0%)、肝郁血瘀证(16.9%)、肝肾阴虚证(13.7%)、脾肾阳虚证(7.6%)、湿邪困脾证(5.3%)、无证(5.3%)及肝胆湿热证(2.7%)。②比较各乙肝相关疾病组量化单证评分,在气滞证、实热证、水湿证及气虚证评分上存在差异(P<0.05);两两比较提示:肝硬化组与其他三组间气滞证评分存在差异(P<0.05),乙肝病毒携带组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组间实热证评分存在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与其他三组间水湿证和气虚证评分存在差异(P<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具有”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组在证候分布上存在差异,疾病进展在病机演变上可能主要体现在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及水湿证程度上。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中医证候

秦丽萍 李柏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

国内会议

第三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宁波

中文

573-578

2010-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