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前欧洲视野中的中国法律文化
考察远东与欧洲之间的交往史,可以回溯到公元前?000年代初。胖尼基人在茫茫地中海上眺望前路时,他们发明了两个在世界文明史上最重要的词汇—亚细亚与欧罗巴。切欧洲人对于中国最初的描述,则是来自叙事长诗《阿里玛斯培》,记载了主人公诗人阿里斯特传奇性的东方旅行。长诗虽然己成残片,然而这个故事却被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叙入他的《历史》中。按照希罗多德的描述,有欧洲学者论断逗—诗中所记叙的希伯波里安人是中国人,而传说中,在世界最东方,那神仙与英雄栖息的乐园—希伯波里安,就是中国。这些希伯波里安人圣洁而善良,没有仇杀与战争。无独有偶,中国对于西方最早的记载,见于《穆天子传》记载的古远传说—发生于公元前989年的穆天子西行故事。这个故事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穆天子,一般认为是周朝第5位君主穆王,西行来到西王母所辖的日落之地彝山,西王母自称是“帝女”,长相怪异,她所辖之地是一片幸福乐土。她与穆天子相谈甚欢。后人根据《史记》记载,推断西王母所在应是地中海沿岸。也就是穆天子的西征之途,竟穿过了中亚,到达西欧。这些传说太过久远,甚至有匪夷所思的地方,然而却表明在远古时代,中国与欧洲己经朦胧的意识到对方的存在,虽素未谋面,却神交己久。他们是彼此憧憬的对象,他们都相信在遥远而未知的那片土地上,存在着一个理想国。
十八世纪 中国法律史 法律文化 欧洲交往
马慧玥
华东政法大学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298-304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