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的途径:理论论与模拟论之争
对于读心能力的实现途径问题存在着理论论和模拟论两种较为盛行的解释理论。 曾一度独占鳌头的理论论受到来自模拟论的多方面攻击,模拟论本身虽日显蒸蒸日上之势,也受到了理论论的有力反击。本文从两种理论分别对来自对方理论的攻击做出辩护和回应为线索,剖析两种理论各自的优劣势,试图说明两者的争执实际上正在也必将走向一种能够同时包容理论与模拟的合理因素的融合理论,这是对读心能力的实现途径问题的最佳有效解释路径。
读心能力 理论论 模拟论 认知可穿透性 解释理论
于爽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 310028
国内会议
杭州梅城
中文
508-518
2009-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