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股权制衡、掏空及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三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展开理论建模分析,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作者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二组配对比较掏空型并购和正常型并购的市场反应,并考察了股权制衡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立”和“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未必比“分散持有”的股权结构低致。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股权制衡 大股东掏空行为 企业价值

吴红军 吴世农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厦门 361005

国内会议

中国第七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

成都

中文

759-770

2008-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