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微囊藻细菌的富集筛选及其菌群结构特征
利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溶藻对象富集、筛选,获得一个稳定的溶藻菌群。采用叶绿素、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溶藻过程及其细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富集的溶藻菌经1×10 -5稀释后仍有显著溶藻效果。Rubritepida菌C1,假单胞菌C2和鞘氨醇单胞菌C3是存在于铜绿微囊藻中的三种伴生细菌。加入富集的溶藻菌群后,菌群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Rubritepida菌C1、假单胞菌C2逐渐消失,鞘氨醇单胞菌C3则变化不大,新出现一种未培养黄杆菌A2,和噬氯菌A3。DGGE分析显示黄杆菌A2是菌群中最优势的种群,其丰度占60%以上。细菌种群结构的变化与藻细胞消亡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菌种的分离鉴定与DGGE的测序结果比较,一些未培养菌可能在溶藻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富集筛选 菌群结构特征 分离鉴定
邓建明 李大平 何晓红 王晓梅 胡杰 陶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48-57
2008-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