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普适地理计算的基本理论初探

“人地关系”是传统地理学的研究核心,而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支持下,传统的人地关系演变为“可计算人地关系”,地理学也演变为可计算地理学、信息地理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等都是其演变的典型代表。本文在现代计算技术和理论支持下,从地理问题研究的开放、复杂性出发,发展可计算人地关系,提出“普适地理计算”的概念,指出普适地理计算是与时间、地点和运动状态、甚至是参与者无关的地理计算和地理工作模式。普适地理计算是开放的和复杂的,网络的理念是普适地理计算的核心理念。可计算的“人”和“地”是普适地理计算的主要成员,“可计算的人地关系”是其研究核心。在普适地理计算框架下,成员经由物理网络、融合网络以及建构于二者之上的应用网络彼此关联,成员是开放的,通过网络自由的迁移数据、信息、知识,共享计算和服务,多个节点之间可分布式协同工作。便携式移动设备是实现“可计算人”的重要支持工具,密集传感器网络是“可计算地”的支持工具。存在于节点之间的“关系”是普适地理计算的核心。

普适地理计算 移动计算 人地关系 地理学 传感器网络

李文航 龚建华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1-11

2010-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