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是指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780nm-2500nm,主要产生于分子中C-H、O-H、N-H、S-H等含氢基团的倍频及合频吸收,反映样品的结构、组成、性质等信息。近红外分析技术是结合光谱测量、化学计量学等多种技术的现代分析技术,其分析范围覆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石油化工、农业、烟草、医药、纺织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越来越多的为人们认识和接受,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及应用成果。就油品分析而言,由于各类油品均主要包含含有各种C-H基团的烃类化合物,因此特别适合以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油品分析。目前,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已涉及到原油、汽油、柴油分析等多个领域和方向。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油品分析 光谱测量 烃类化合物
刘逸 南秀琴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 100013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39-140
2010-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