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552例儿童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儿童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病,是导致儿童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同的病理类型决定了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所以尽早地进行肾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肾小球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自从1951年Iverson和Brun首次报道经皮肾活检以来,目前世界各地已将这项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成为诊断肾小球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以及修正诊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本科从1982年6月起进行肾活检,迄今已27年,累计病例2600例,其中肾小球疾病2552例进行,得出结论:应用经皮肾活检技术已28年,穿刺技术安全可靠,并发症轻微,对2600例肾病患儿进行了肾穿刺活检术,通过肾穿刺活检明确了病理类型,纠正了错误的临床诊断,并明确诊断遗传性肾小球疾病76例,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儿童肾小球疾病 病理类型 临床治疗 预后机制

刘光陵 高远赋 夏正坤 樊忠民 任献国 茅松 何旭 孙涛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儿科

国内会议

全军第十一届儿科专业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儿科热点会议

兰州

中文

126-130

2010-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